查看原文
其他

和我们每天打交道的00后,原来是这样的

张伟 星教师 2024-03-18

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,我们每一次新学期,都在适应着一届一届新的学生,一个个新的学生群体。我们常常开玩笑说,我教的这一届,又是最差的一届。


其实这个玩笑从内部也反映出,我们和每一代新的孩子相互在融合,我们在试图与不同年代特征的孩子进行交流。


每一次相遇,都是一次新的开始。


这次,我希望从自己个人的视角,去解读我们现在的00后学生,包括他们的特点、行为特征等,在此与大家做一个分享。


先来看一个漫画。



漫画中,一位孩子问爸爸“男人是什么”,爸爸回答道,“就是能够扛起一家责任,细心照顾家人的那个人”。此时孩子激动地说:“太好了,那我以后也要做像妈妈一样棒的男人!”


这是我前段时间看到的笑话,看完后很有感触。怎么说呢?我觉得当我们在对一个概念下定义时,确实要严谨些。


比如漫画里“男人”这个概念,它本身比较复杂,既承载了一个群体的某些性格特点,又显示着时代印记,因此对它下定义时,需要更加谨慎。


接下来我就想到了我接触到的00后孩子们,这个群体到底是怎样的呢?


在我多方收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后,先做一个数据方面的分析。


解密00后学生


2018年,第一代00后成年的那一年,腾讯基于社交平台的大数据(包括调研问卷调查、深度访谈等等),推出了一个关于00后的研究报告。这个报告从00后孩子目前面临的成长环境入手研究。


之所以从环境入手分析,是因为我们要探索出孩子们在这种大环境下,他们可能会出现怎样的行为反应,进而形成怎样的价值观,从而借助这种价值观来指导他们的行为。


当我们把这些研究清楚,才能知道如何去跟孩子们进行交流,才能更好地从教育者的视角去解密我们现在的学生,从而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,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深度,而且有温度。


00后学生密码之民主平等


  • 更多的发声机会


先来看00后所处的时代环境。


00后目前处于互联网时代,一个社交媒体时代。他们的中学时期,正是他们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刻。

此时的他们不仅能接触网络虚拟的东西,还要面对现实。比起90后,他们相对上网时间更多,接触的内容也更加丰富,这是他们的成长环境。

此外,00后所处的家校环境也更加民主,拥有更多的发声机会。


那么这样的环境对孩子有哪些影响?

互联网内容大爆炸的现状,使孩子接触信息的来源不再只是老师或者父母,他们有着更丰富的途径获取各类信息,甚至可以从网上得到更专业的名师指点。

基于这种现状,父母与老师的权威感逐渐降低,而孩子也会更加理性去分析自己所接收的各类信息。加上00后的家校管教更加民主的缘故,使他们相对于80后、90后的孩子来说,会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
综合这样的成长环境与行为反应,我们可以合理想象:00后孩子对民主平等有着更高的追求,也有着更多的诉求,他们会更希望与老师和父母进行平等交流。

  • 重塑师生关系

对教育者来说,这意味着什么?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和孩子交流时也需要改变方式?我们需要做什么?

我们需要从另一个维度上重塑师生关系。

可能80后对父母的话更多的是言听计从,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自己的思考;而00后已经不同于以前了,他们会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
因此老师们就需要思考:我们到底该和孩子建立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?

如何去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?如何去调整我们对孩子的定位?这是一件很重大的事,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以一个终身学习者的身份去定义自己,不断进行自我调整,改变自己,这并不是一件通过说教就能完成的事。

怎么做?在学校,我们重新定义了教室,将每一间教室定义为学科教室,实行选课走班。在每一个学科教室里,我们不再设置讲台,会根据学科的鲜明特点进行空间布置。

学科教室——利用空间变化重塑师生关系


通过对空间的改造,老师们不再固定站在讲台上,可以在教室里自由行走,走到孩子们的中间,和孩子们进行一次次深入交流,观察孩子们的学习。


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教室当中,当孩子们需要帮助时,他会自然而然地走到教室里,自己做实验,或者寻求老师帮助。老师们的日常办公也在学科教室里,所以孩子们与老师的交流会非常方便。

相对于推开一扇里面全是老师的办公室的门,孩子们会更愿意走进这样的学科教室,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。在这样的学科教室中,孩子们会感到特别舒服,特别适应,不会对教室产生丝毫畏惧感。

通过这样的环境设置,拉进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距离,增加师生之间相处的时间。


学校还会自定一些节日,比如每年一次的狂欢节,这是学校一个特别大型的节日。在这个节日里,老师们和孩子一样,都会依照每年确定的主题进行相应的装扮,和孩子们一起狂欢。

每年的狂欢节主题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。在节日当天,在这样一种非正式的场合,通过师生互动,建立师生链接,让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当中慢慢发生变化。促成师生相互成长。


同样的节日还有泼水节,也是每年一次,通过泼水这种互动来表达尊重、增进感情。


我们相信,只有孩子和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关系,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加有力量,才能真正有效。

在教学的过程中,我们一直秉持着这样的原则:能用结构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制度,通过调整学习空间来达成目标。而能用制度解决的问题,能通过一系列定期活动解决的问题,我们不通过开会解决。

当我们把学习空间打造完成,把活动设计丰富,把这一系列“梧桐树”都栽好了,“金凤凰”自然就会出现了。

00后学生密码之懂即自我

  • 更早地认识自我

前面谈了家校环境,现在说说00后孩子面对的社会大环境有哪些变化。

最突出的一点,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,00后的孩子物质生活更加优越,不用再考虑生计,不用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学习。而00后的家庭收入,相比90后也更高,

因此,很多孩子从小就拥有走出国门看世界的机会,在日常生活中也拥有更多自主权,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决定。

基于这样一个社会环境,他们能更早地认识自我。


比如,从小家长就给我报了很多课外班:钢琴、绘画、舞蹈、声乐……因此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思考:什么是我喜欢的,哪些是我擅长的,哪些是我可以坚持下去的,哪些是不适合我的。当我进入中学,我的精力越来越有限,课业越来越忙时,我就会重新审视我的兴趣爱好并进行舍弃。

因此相比80后、90后,00后的孩子可以更早去决定自己的未来行为,基于互联网时代,他们又能更高效地去发现自己学习的兴趣领域。

对于他们而言,学习领域已不再局限于原来的语、数、外、政、史、地、理、化、生,所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,都可能成为他们的学习领域。在如此丰富的领域当中,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哪些是真正感兴趣的。

  • 重新分解课程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,如何让一个00后很快地敞开心扉呢?

我的做法是让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。比如我和我的学生聊某些话题时,我会让他主动表达观点,输出观点。这时你会发现,当孩子们能够表达自我时,他们都特别活跃与积极,他们有很多想法,也很愿意交流。

这里就表现出00后孩子的一种价值观,叫“懂即自我”。可以理解为:我对某个领域有比较深刻的见解时,我会把这件事看得非常重要,我觉得这是自我的重要价值之一。

00后当中有这样一部分孩子,他们有着较大的欲望去表达自己,去展示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独到见解,并希望发展成为某个领域的“专家”。

既然如此,我们是不是可以给他们机会?我们的课程设置、教学内容,是不是可以从这个维度入手进行改变?

近些年,全国各省份的高考发生着变化,以北京为例,由原来的“文理”两科变成了从“政治地理化生”六门学科中任选三门作为高考科目,这样就会产生二十种选择。曾经是“两条道路通罗马”,现在可能是“二十条道路通罗马”。

这种改变,实际上在倒逼着孩子从中学时期就开始思考自己想要什么,自己擅长的领域是什么。因此我们也可以思考,是否能提供更具丰富性、专业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,让孩子去寻找自己想要学习什么,去寻找自己适合什么。

我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不同的个体,而不是千人一面;我们希望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,帮助孩子发现自己,让他们成就更好的自己。

依照这样的想法,我们开设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课程体系


简单做个说明。

先说说分层课程,以数学为例。孩子间的数学水平、自主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。基于此,我们对数学课程进行了分层,分为高中数学I、II、III层,可以简单理解为对数学进行了难度分级,以便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层级进行学习。


试想一下,当孩子们接受的是适合自己的学习领域,是否就能将他们各自的优势凸显出来?当孩子发现自己竟然是某个学科的“大佬”时,孩子就会有一种自豪感,就能够对自己擅长的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。


再说说语文。这里语文的“I II III”指的是“类”而不是层,应用的是分类课程。按照孩子不同的思维方式,对语文课程进行了分类,“类中融层,层类结合”。比如逻辑思维强的孩子,可以选择“I类”;情感思维强的孩子,可以选择“III类”。

综合课程上,我们会邀请到一系列专家或行业领军人物进入学校,与孩子进行交流。或许某次互动当中,就会有某个点打动孩子,启动孩子内心对某领域的学习动力。

特需课程,顾名思义,为孩子开设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特别需要的课程。

  • 更多选择,意味着更多成长的可能性。

丰富的课程设置,使孩子在学校有了更多选择,也就意味着拥有了更多成长的可能性。

建一个课程超市,帮助孩子找到自己伟大的地方,而不是只把伟大限制在“我综合成绩特别好”,“这次我各科又考得特别高”。

我们应该去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,找出他们自己的优势,这样我们的课程设置才有意义。

既然孩子们希望成为领域专家,我们就去培养他们。当我们把所教的课程设置出梯度,设置成维度时,我们的班级学生就能划分出不同的区域,让每一位孩子在各自的领域中有所收获,找到自己的生长点。

00后学生密码之“和而不同”

  • 更快的集体融合

近年来,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也是重拳出击。


2018年的数据显示,00后孩子课业负担相对更重,他们的娱乐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凌晨。面对互联网时代,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能和同伴相处的机会少之又少。

我和孩子们聊天时发现,他们对同伴关系的认识很有自己的看法,并不是观点完全一致才能成为朋友,他们会更追求相处和睦,同时也很渴求与同伴相处过程中所获得的认同感与归属感。

从教育的角度我们来思考:是否可以为各类“小集体”的建立创设可能?既然孩子们对同伴关系有很深的需求,我们是否可以创建更有深度的小集体?

于是我们设置了一系列学科活动,例如数学研究小组,让一群“志同道合”的小伙伴聚集起来,深入探讨。在这个过程当中,也许就能激发出他们的潜能与奇思妙想。

在2016年,我们进行了一个成长合伙人活动。以下是当时几个孩子写的活动策划、活动宗旨等。可以看出,他们的分工很明确,思路很清晰。


我们可以看到,他们给每个人都贴上了一个专业领域的标签:综合大总管、数学学神、英语学霸、物理狂人等。可能正是这些学科活动,让孩子们结交了“志同道合”的伙伴,从而互相影响、共同进步。

想起之前我和一个孩子聊天,他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00后,对现在的许多关键话题的一些看法,比如疫情、内卷等等。他说,他常常会和小伙伴们讨论这些话题。

在聊天的过程中,我发现他的思路很清晰,所以我觉得可能这些小集体的设置,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。

重读00后学生

  • 多角度时代解密

如果换一个视角看世界,我们的教育可能会更加从容,更加智慧。

比如“00后让不让带手机进校园”这个问题,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。但如果换一个视角,从时间横轴上来看这件事,就会发现每个年代都会有这样一个突出的问题:

  • 70后 让不让带手表?
  • 80后 让不让穿牛仔裤?
  • 90后 让不让上网?
  • 00后 让不让带手机?

当我们以当下时代的视角来看待上述问题时,我们可能会感到焦虑;但是换一个视角之后,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时代的普遍性问题罢了。

从曾经的非主流文化到火星文,再到今天00后的网络用语,其实质无非是不同时代的年轻人标新立异、凸显群体特征的一个表象,既需要我们关注,又不必过分紧张。

一个群体的性格特征,一个时代的印记,在孩子们身上会经常看到。比如有些孩子谈起游戏就两眼冒光,在我们看来这是“不务正业”,但换一个角度,这或许是孩子希望找到自己擅长的一个领域,想成为领域专家的表现。

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与引导时,是否可以从这一点入手。我们不去给他关上这扇门,而是去打开另一扇窗,让他找到一个更能代表自我的领域,再慢慢把这扇门给他合上。

我们需要先走进他们的内心,让孩子觉得“老师理解我的话”、“老师懂我”,这样与孩子交流时才会更加顺畅。我们只有先读懂了孩子,才能让更积极的陪伴、更高效的引领成为可能。

我们在帮助孩子适应中学时代的同时,孩子们本身自带的时代特征,也在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时代,认识新时代的孩子们。

就像这句话所说:
老师像河道,学生像河流。
看似是河道决定了河流的方向,其实是河流塑造了河道的模样。


来源 | 本文整理自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一班一世界·班主任带班破茧力主题峰会
作者 | 张伟(北京市十一学校)
编辑 | 花怜
排版 | 花怜


xingjiaoshi@dett.cn
尊重原创,请勿一稿多投



▼点击阅读原文,一键购买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